汉中市:推动生态城市美好蓝图向生动实景加速转变

2023年7月29日,总书记来汉中考察,就历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对文物保护活化、发挥博物馆作用和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汉江流域湿地保护、生态公园建设等提出明确要求,这是汉中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更是汉中奋进新征程的行动指南和力量源泉。回顾一年,汉中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构建“六个体系”、争做“六个示范”重要要求,加快打造生态城市“五个新标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追赶、敢于超越,努力建设环境优美、绿色低碳、宜居宜游的生态城市。

强化组织协调推进,生态城市新体系日趋完善

健全政策体系,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提出“一个崭新战略目标”“七项战略任务分解”“五项重点工作安排”,制定2个《决定》和3个《实施意见》,系统形成推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汉中考察重要指示精神的实践体系、执行框架、施工图表;建立措施机制,成立汉中市生态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职能,细化生态城市重点工作任务136条,强化任务落实。

优化调整规划布局,生态城市新格局逐步构建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汉中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并通过省政府审查。常态化开展重点项目占用自然保护地审查,严守生态安全边界;优化中心城区规划,严格中心城区建筑空间形态整体管控,合理控制容积率、建筑密度,持续推行“片区开发”方式,优化“生态+城市”空间比例;提升城市风貌规划设计,出台全省首个统筹“城—镇—村”风貌管控的指导性文件《汉中市加强城乡建设风貌管控指导意见》,编制《中心城区地下空间专项规划》,推动城市分层开发和立体开发。

深化环境保护治理,生态城市新画卷更显靓丽

优化生态保护规划,印发《汉中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修订《汉中市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立“1+9”秦岭保护规划体系。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深化秦巴“五乱”问题排查整治,创建国家和省级绿色矿山12个,完成秦岭国家公园设立,长青自然保护区荣获“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称号,全市濒危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率达100%;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打好三大保卫战,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市优良水体占比100%,水质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全国第五。创建全省首家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重金属减排量位居全省第一。医疗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安全处置率保持100%,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9%、97%。

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生态城市新动能逐渐释放

做强特色农业,全力打造千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五个农业”,全市有机农业面积、稻渔综合种养规模稳居全省第一,以茶、药、菌为主的三大全省单项冠军产业产量持续增长;做大绿色工业,聚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能源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谋划实施产业链项目26个,总投资123.16亿元。陕钢集团中厚板、德容航空智能制造基地等一批标志性重点项目建成投产,4户企业跻身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创建11个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今年一季度,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9.7%,居全省第三。壮大能源产业规模,建立多元能源供应体系,陕西沙河、陕西佛坪2个抽蓄电站获得核准并开工建设;深化文旅融合,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集群,市博物馆建成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成投用,推进文旅商交体融合,培育“旅游+”新业态。上半年,预计接待游客3165.35万人次,同比增长18.01%,实现旅游收入199.55亿元,同比增长18.44%。加强非遗活化传承,创建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处,打造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县(镇、街区)8个;提升园区发展质效,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园区布局,全市省级特色专业园区数量达到7个,位列全省第二。“亩均论英雄”改革持续推进,勉县成功创建全省“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试点,航空经开区荣获省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生态城市新高度不断延展

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开工城乡建设项目871个,累计完成投资104.61亿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排水防涝与雨污分流项目28个。持续开展城市质量提升行动,天汉长街和汉人老家街打造为省级试点步行街,勉县被评为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县;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今年一季度,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城镇,城固县入选全省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县,西乡、留坝、镇巴3个县先后被命名为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7个镇创建成省级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示范镇;全面推进乡村建设,以“千万工程”为引领,新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30个,数量居全省首位,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优化村庄布局,村庄规划编制典型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2024年新启动330个行政村规划编制。

提升宜居宜游品质,生态城市新形象日益彰

营造宜人生态环境,新建口袋公园11个,全面完成增绿工程建设任务,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96%、41.81%,全市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持续增长;营造舒适生活环境,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建设,解决中心城区市政道路易涝积水点15个。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全市累计建成255个充电站、3820个充电桩,充电量增速排名全省第一;营造优质服务环境,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学校达标率、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满意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均排名全省第一。建成294个日间照料中心,实现社区100%全覆盖,位居全省第一,民生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营造活力就业创业环境,纵深推进“天汉英才”计划,创新开展“火种计划”,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2043人、创建市级专家工作站30家。做优科技人才服务,培育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6个,新双创队伍103个;营造如诗宜游环境,开展多元化旅游产品供给,新创建3A级景区3个,创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1处,荣膺“文旅融合最佳全域旅游城市”和“优秀旅居目的地”称号;营造安全和谐社会环境,平安建设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二,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安全生产成效突显,食品安全社会满意度位居全省第一。全力推进债务化解,债务规模和债务率实现“双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得实效,全市“标准地”出让12宗,在2023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3,连续四年位列优秀等次。开放平台能级逐渐增强,开放通道建设稳步推进,枢纽作用初步显现。

来源:宣教中心